中国教师资格考试网首页 > 教师资格 > 考试动态 > 正文

《望岳》教学设计

点击数:300 发布时间:2025-09-01 收藏本页

阅读正文

《望岳》教学设计

《望岳》教学设计

在初中学段的教师资格的面试考试中,诗词的考查一直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题,《望岳》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单元第20课,本诗《望岳》是盛唐杰出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诗,讲述了诗人25岁时去山东兖州看望在当地任职的爸爸时游历泰山的所作所感。此篇写于安史之乱前,当时作者还年轻,语言雄壮豪迈,并因此而千年传唱。中公考试研究院为大伙提供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。

1、教学目的

【常识与能力】可以结合注解讲解全诗大意,并能说出某些关键字的意义或使用方法。

【过程与办法】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,剖析文中重点信息的内涵,深刻理解作者雄壮豪迈用词背后的凌云壮志。

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】通过文章的学习,学生可以强化对盛唐时期历史的认知,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。

2、教学重难题

【教学重点】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,剖析文中重点信息的内涵,深化理解作者雄壮豪迈用词背后的凌云壮志。

【教学难题】通过文章的学习,学生可以强化对盛唐时期历史的认知,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。

3、教学办法

多媒体教学法,任务引导法,小组合作探讨法。

4、教学过程

导入新课

1.用多媒体出示泰山美景的图片,并请去过的同学叙述一下所看到的泰山之景。经过几轮互动将来,教师总结:看来每一个人去泰山后看到的景色都不同,那大家来看看唐朝的大诗人杜甫去泰山时有什么样的感受,由此引入新课《望岳》。

2.用多媒体出示杜甫个人信息如下:

杜甫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。代表作有三吏:《新安吏》《石壕吏》《潼关吏》,三别:《新婚别》《垂老别》《无家别》等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一生写诗1500多首,诗艺精湛,被后世称为诗圣。

整体感知

老师设置如下问题,请学生携带问题阅读课文:

结合注解讲述本诗大意,并通过互动引导学生说出:巍峨的泰山,到底怎么样雄伟?走出齐鲁,依旧可见那青青的峰顶。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,山南山北分割出了明暗,宛如清晨和黄昏。层层白云,涤荡胸中沟壑,飞鸟翩翩归巢。等到登上泰山顶峰,俯视群山,豪情满怀。

深入研读

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:

1.本诗的前两句中出现了什么意象?这类意象打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?

通过互通引导学生总结出:

青山、明暗、云、归鸟|||||描绘出雄伟壮观秀丽的泰山美景,与青年的豪情壮志。

2.这首诗名为《望岳》,请问作者是如何望的?

经过互动,得出以下结论:

岱宗夫怎么样?齐鲁青未了。|||||此两句是远看。

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|||||此两句是近看。

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|||||此两句是细望。
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|||||此两句是俯望。

作者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,立体地勾勒出泰山的壮美。

3.这首诗的美景中有实有虚,请问哪句实写,哪句虚写?

经过互动,得出以下结论:

前六句为实写,写景中抒情,后两句是虚写,衬托出作者满腔的凌云壮志。

拓展延伸

对比阅读《望岳》《春望》,结合背景来比较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异同。

经过小组互动,阅读剖析和互动,得出以下结论:
1.在内容上,《望岳》写于作者年轻时,当时国力正盛,盛世中的年轻人才俊都有着报效国家的豪迈情怀,这一点在诗歌中表露无疑。《春望》是安史之乱发生将来,战乱时期,民不聊生,诗歌中更多地展示了人民的疾苦与忧国忧民的沉重情怀;2.表现手法不同,写作《望岳》时,作者正年轻,写作语言流畅轻快,风格偏于浪漫主义;《春望》写作时,作者年龄已大,又逢乱世,写作风格已进步成现实主义。

小结作业

总结文章内容,请同学将上述对比阅读中的收成,围绕一个点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。

《望岳》教学设计

以上就是《望岳》教学设计,更多教师资格面试资料,可查询中公教师网教师资格面试频道。

中公教育分析

h3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(h3中公教师考试h3)

h3回复h3我要过面试h3下载试讲教材(含音频)+答辩+结构化资料

教师资格考试

注: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赏析,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,未经本网授权不能转载或摘编。已经本网授权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用,并注明"来源:中公教师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有关法律责任。

上一篇: 下一篇:初中体育 快速跑教学设计

中国教师网,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官网,为您提供2025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,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,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,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科目,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,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,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服务。

Copyright(c)2018-2025 中国教师资格考试网(https://www.fugcbb.com/)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

中国教师资格考试网(https://www.fugcbb.com/) 版权所有